科技纵横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纵横
预防性养护有哪些待解难题 点击: 1081 次 来源:admin 时间:2016/12/2

“养护没有方向感”

刘月莲( 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管理局副局长 高工)

   我在省局分管养护工作已经11年了,总感觉养护的压力非常大,没有方向感。今天针对预防性养护,我也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我感觉,预防性养护,简单地说就是寿命和成本问题。如果我们设计一段路使用10年,那么如何保证达到设计的要求,但我们不能说,干脆就大中修加它10厘米,肯定能保证使用年限,作为养护部门,我们没有资金。现在很多商家推出新技术、新产品,但是都脱离了成本问题。前段时间,我们准备在桂林做一段就地热再生。我们在广西做沥青混凝土热再生一般是9至10元每平米,但这个热再生每平米要16、17元,产品是很好,但无形中在原来的成本上增加了6块多钱。像这样的新技术虽然很好,又环保速度又快,但企业研发的新技术新产品,要和我们预防性养护的寿命、成本成比例,要考虑我们的部门是否承受得了,这是我做管理的一些认识,不知对否。

    第二,规范的滞后。很多的安保工程、桥梁的设计、维修的规范标准滞后,原因是现在的治超工作非常严峻。

   广西北部湾开发以后,很多大型的车辆对桥梁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按照原来的设计规范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交通发展。但是针对治超工作,我们又不可能限制这些大型的车辆通行,还有一些超载的车辆由于无法通过,把货物放在那里一两个月,甚至找到省政府,指责公路交通部门为什么那么长的时间不给我们办理。造成我们的工作人员非常被动。

   第三,讲到养护建设的发展。我个人感觉,我们一直都是停留在口号上。我们都希望建设和养护并重。实际上大家也都谈到了,建设是短期工作,养护是长期工作。保护道路安全畅通,我们的压力很大。养护的新技术、新工艺,养护的定向发展目标,有哪些单位重视呢,在养护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感到非常艰难。

搞路网、搞高速公路的技术干部很多,而管养护的地市公路局只有两三个人。但是社会上的压力又非常大,很多问题都反映到公路部门。养护工作没有得到重视,好几届全国公路养护工作会议上都讲到养护的发展,但是从落实上我感觉还是很欠缺的,特别是资金问题。在2010年国检中提到:80%的费用要用到养护上面,但是我认为要真正实施确实是比较困难的。

“决策是最大难题”

颜昌清(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 高工)

   我从事公路养护的时间并不是太长。前面几位专家,有管理部门的,也有科研部门的,我想从我们设计部门角度来谈一下这几年从事公路养护工作的体会,希望会对管理部门和科研部门有些启示。

   第一,作为预防性养护这个概念来说,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提出的这个概念,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之后,这个概念深入到管理者的大脑里有多少,我还是有点怀疑的。公路建设和养护一直是我们公路发展的两个主题,公路建设肯定是创造财富,那公路养护管理则是保护我们的财富,延续它的寿命,是一个全寿命的过程。

   预养护是一个很好的理念,一般是在道路状况比较好的时期,对道路进行系统的,有计划性的节约费用和提高效益的一种策略,它的特点很明确,就是计划性、针对性和主动性,这种观念实际上改变了原来的养护模式,也就是刚才专家讲到的粗放式管理,原来的粗放型管理就是等路面出现了问题才去修,而不是去预防,所以,预防性养护是一个很好的理念。在我们从事养护工作过程中,作为主管的部门,首先要从观念上进行转变,我们在养护工作中和业主进行沟通时,他们经常是出了问题后打个电话,要你过去怎么怎么弄。这些年,我们也在给他们灌输这种预养护的方式,他们也逐渐接受了这种方式,我觉得在观念的转换方面,可能作为主管的部门还要加强一些。

   第二,刚才倪教授谈到的养护概念的问题,其实预防性养护这个概念如何把它明晰下来,我觉得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还不太容易,这到底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还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我个人觉得我们还是可以讨论一下。

   第三, 预防性养护的决策怎么做,我们在做道路养护设计的时候感觉很困惑,一个是预防性养护的目标问题,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养护设计应该遵循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有时候感觉也不是很清晰,所以我们会比较多地与业主沟通,而后确定一个方式,但是又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养护资金的限制,所以有很多东西一直在反复地调整和修改,对于我们这方来讲,工作就很难做。另外,养护怎么样做出一个合理的决策,也是一个很值得讨论和研究的问题。

   第四,预防性养护的发展,要有一个统一的概念、规范、手册、指南,来引导我们工作,根据实际效果进行修正和调整,这样才会对预防性养护有好处。

“规范化是提高养护质量的前提”

王蔚(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公司 高工)

   刚才大家谈了很多路方面的问题,我是搞桥的,定位在旧桥的检测、设计、施工和养护管理产业链中的一环。现在我以一个施工企业的角度在这个平台上与各位专家和领导交换一下我们的一些想法。

   养护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对于现在的养护市场,我有两点意见想与大家交流一下。一是在养护市场中存在着三个矛盾,可能在座的一些领导感受会更深些。第一个矛盾就是数量庞大、规模实力不等的施工企业,与数量同样众多的市场主体之间的矛盾。尽管现在的施工单位很多,但是业主想找一个合适的检测施工设计单位却非常不易,说明市场主体处于无序的状态。

   第二个矛盾是桥梁加固的技术要求比较高,环境比较复杂的现实同实际技术手段比较滞后、标准还不完全适应之间的矛盾。现在很多桥梁多次加固后仍存在很多问题,只好拆掉重建。我亲手拆掉的桥也不是一座两座了,现在铁路、公路、地方、中央的设计单位的工作标准不一样,工作效率也不同,导致出现很多不该发生的事情。

   第三个矛盾是桥梁养护的管理标准很高、作业风险很大与养护公司的管理能力较弱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导致养护生产质量安全的事故频频发生,去年我在拆和宁的3座桥的10个月之间,国内垮了5座桥,每垮一座桥就处理一批人。这种情况频繁出现说明市场主体的管理力度不够,市场很大,谁都想做,但是管理能力又不足。前不久重庆一座桥梁本来是要加固的,结果由于能力不够导致了一场火灾,一座桥整个给烧掉了。这些都给我们的业主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如果这三个矛盾不能得到有效缓解的话,市场越大,风险就会越多,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现在的问题,反而会带来更多新的问题。所以,我们呼吁:市场一定要逐步地规范,技术标准的研究还要有一个提高的过程,技术、管理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我们的公路养管体制也有待创新,社会化养护、专业化养护、数字化养护都会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

   第二,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会员代表性强、社会影响大,我个人希望学会能成为一个技术交流、信息交流的高端平台,让所有的学会单位和每一个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的从业同行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展示,相互学习、促进,从而改变因幅员辽阔、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而导致的管理水平不均衡现象。我们应该缩小各地差距,鼓励推广新技术、新模式,为中国公路桥梁养护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提供支持和帮助。

   养护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以桥为例,如果一座大桥的理论寿命是100年,那么,从勘察设计到建成通车,一般不超过10年,却有90年的养护管理工作,这里边的长期和艰巨不用多讲,而对于后期管理的技术要求一点都不比新建低。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发展条件的局限,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来面对这样的挑战,只有加快学习,用新的观念、新模式和技术、百倍努力,在同行业的齐心奋斗下,才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

“期待市场主体更专业”

   沈忠仁(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总工程师 高工)王总在市场主体的问题上把养护工作进一步深化了,养护市场确实在不断地壮大,随着桥梁安全性的问题提出来后,桥梁方面的养护正逐步得到大家的重视,市场主体相对却不太成熟。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曾经谈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当时有很多很小的包工头,养护系统自己是不能承包工程的,我对技术员们就讲,哪一天你们都当了包工头了,咱们的路就能修好了。到了今天,这种现象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现在可以承包工程的都是具有资质的施工单位了,里面有很多具有专业背景的技术人员。我们大家都期待在不远的将来,养护市场的主体越来越专业、规范。

“调整标线延长使用寿命”

刘跃(山西喜跃发道路养护有限公司高工)

   我认为我国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目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养护管理工作目标不清晰,一线队伍的专业技能、工作效率不高,基层道路养护工作的硬件水平不高,设备、资源等的社会使用不均衡,新技术应用的步伐缓慢,养护资金缺口较大,政府负担沉重。如何系统解决这些问题,我个人提出一些观点,与大家讨论。

养护管理工作应确立“高度重视、立足长远”的战略。

   不能只顾及眼前,坏了就修、年年得修,不仅达不到理想的养护效果,而且每年庞大的经费开支更增加了政府的负担。

   应当实施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持久的、更经济的措施,整体提高养护管理水平,达到延长公路寿命、降低公路整体成本的目的。

   养护规划应与通讯、电力、排水等紧密衔接。明确“高效率、低成本、环保节能”的目标,依靠科技创新、科技应用来实现。如太原市建设北路通过采取科学的、及时的养护措施,延长了路段使用寿命,而后期建设的建设南路由于没有及时养护,路面损坏严重需要大修,增加了整体养护成本。

   在软件方面,选择确定最佳的养护方案,立足成本、效率、环保,选择机械、材料,特别是最佳养护时间。注重养护队伍建设,组织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和行业内的学者、管理者,面向基层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建立有效的利益和效益机制。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理论研究、国际合作,充分发掘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在实际道路养护中的先进经验,开展评优、表彰。

   在硬件方面,设备资源共享,开展有偿或无偿的设备租赁、援助、调用、循环使用,既节约社会整体投入,又能提高设备利用率。加大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如新型液体SB S改性剂,为生产加工SB S改性乳化沥青,起到了节省投资、提高效率的重大作用,对微表处施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只有在科技进步上下功夫,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养管之路。

   养护规划实现点面结合,根据实际区分轻重缓急,通过对“点”的重点养护,促进和拉动“面”的改善。

另外,我谈两条与公路养护建设相关的建议。

   一是通过调整路面标线延长道路寿命。建议每隔一年左右,将标线进行适当的微调50至100厘米,使路面均匀受力,拉长养护时间段,减轻养护难度。

   二是公路建设与水利设施应共同规划设计施工。公路路线设置与新修水利要充分结合,通过综合干预的作用,防止水害对路面、路基的影响,避免不必要的人力、财力浪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产品介绍 | 成功案例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北京立高立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LIGAOLIDE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